大渡桥横铁索寒——记泸定桥勇士陈友年

陈建春
2021-04-09

大渡桥横铁索寒

——记泸定桥勇士陈友年


陈友年1.jpg


序言·大渡桥横铁索寒


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坊楼村世居乌溪陈氏,据乌溪陈氏家谱载:奎林(二十五世)长子:友年,号(年仔),未婚,长征途中牺牲在泸定桥,生殁未考。廖廖数字拉开了考证红军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的序幕。

陈友年出生于坊楼村石仔边新屋里,曾祖陈康亭《乌溪陈氏四房首修房谱》记载:康亭,字德乾,清代秀才,年幼虚心好学为人处世平易近人,度量宽宏助人为乐克己救贫感动县衙,石仔边新屋里落成时县衙赠送“一乡善事”、“正直端方”牌匾两块。

陈康亭“种德收福”的手书墨迹至今在新屋里中堂悬挂,他的美德仍在乡间传颂。因这位德才兼备先祖的教讳,新屋里孕育了为共和国牺牲的十二英烈,孕育了英勇不屈震惊中外的红军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

一九五零年冬天某曰,江西省莲花县坊楼村一位着厚棉衣戴厚绒帽的长者在村巷里远眺近望,走走停停的像在寻找记忆,凝重的神态似负山戴岳。儿童相见不相识,终于有老者认出他就是多年前参加红军的麦发仔(陈祖清),乡人激动地围拢了他闪着泪光问:你回来了,年仔(陈友年)呢?听罢,麦发仔泪水涟涟哽咽的乡音夹杂着南腔北调。

麦发仔住进了陈友年出生的老屋,每天吃饭时为年仔上斋饭,天亮了为年仔点柱香。后来政府给他分了好房子但他放弃怕别人忘记给年仔上斋饭,他年年岁岁坚持着对战友的这份厚重的情谊。

某日,麦发仔上山与村人摘茶籽,午饭时麦发仔带的饭里爬满了蚂蚁,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在溪里勺了几把水嘀咕着说:你要我的饭,我要你的命!于是饭和蚂蚁他通吃,乡人惊讶地问:这样吃,你不怕?

麦发仔说:?怕什么?年仔冲泸定桥说没就没,长征多少出去几个还?他们尸骨不存但我捡回了命,捡回的命还怕什么?

乡人沉默了,沉默中泪水又一次打湿了他们的衣襟。

从老红军动人心魄的经历中乡人仿佛看见血流成河的湘江,仿佛听到泸定桥上空的炮声和腊子口上的号角,仿佛看到雪山上冻住了的红军。尽管如此,乡人更心痛的是石仔边新屋里那位年轻的回不来的“铁索寒”。

光阴如梭,围着听麦发仔讲红军飞夺泸定桥故事的乡人一个个走了,七十年代老红军麦发仔也走了,往事随老人们的逝去渐渐淡了。然而念念不忘的乌溪人终于在撰修家谱时执意用廖廖数语记下了“铁索寒”,不为张扬不为炫耀只为把记忆封存给后人,时为公元二零零五年。

数年后陈达(陈康亭世孙)向居南昌的画家、作家陈建春(陈康亭第五代外孙女)重提新屋里陈友年及十二英烈,乌溪陈氏百年尘封的共和国勇士岂能孰视无睹,承前启后的使命让陈康亭后人义不容辞,之后两人多次着手探讨求证勇士真相,时为二零一五年。

红军飞夺泸定桥事件发生己近百年,没有了直接的人证物证,佐证材料如大海捞针,调查中陈建春因十二英烈们的英勇经历常常彻夜失眠,更被”铁索寒”陈友年的壮举动容。调查中常常颠簸几百里寻访线索,蹲在资料库饿了就方便面,困了靠着硬板凳。时常辛苦寻找的思路又被新的发现否定,但先烈的奉献精神感染着她不言妥协,不言放弃,终于有效的证据在案台上越垒越高。从陈友年十六岁参加红色独立团夺枪行动到奉命宁冈整训,从井冈山加入红四军,到泸定桥战役的红四团,清晰的红军番号形成了陈友年红军生涯铁的证据链。

然而,直接人证(陈祖清己逝),直接物证(战争遗失)的缺失使调查的难度仍举步维艰,她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漫长的史料寻找过程中又得到了红色专家胡寿南先生的指导和族人陈达的鼎力支持。在历经了近两年的寻求后清晰的史料终于打开了尘封八十余年的历史脉络,史料的证实引起了泸定桥纪念馆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零一八年九月陈建春与泸定桥纪念馆夏芸馆长取得联系,原始材料开始源源不断的传递交流。对红军飞夺泸定桥富有特殊情感的馆长夏芸鼓励和支持着她,使她仿佛看到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相互对先烈的特殊情感推波助澜着调查的进展。

二零一九年元月南昌莲花商会庆典,杨志坚会长特邀陈建春讲叙红军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故事,由此红军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事件首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传颂。陈祖清(陈友年牺牲见证者),陈明生(陈友年侄孙),陈友林(陈友年堂弟),刘如男(陈友年外甥女),刘小虎(陈友年外甥)的叙述字字血泪。期间陈建春所著《解密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的调查报告被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反复读到,将军女儿甘仁荣又向母亲汇报事件的细节和进展,她深深地被陈友年及其家族十二英烈事迹感动,她对拜访她的泸定桥纪念馆调查人员说:希望有关部门实事求是,还原历史以告慰勇士英灵!说罢举起右手向泸定桥纪念馆调查人员行军礼,龚阿姨对红军的真情感人至深。

同年陈建春,陈达提出让勇士英灵回归故士愿望,乌溪陈氏族委会理事长陈兵德表示全力支持。乌溪陈氏族委会、乌溪文化教育促进会、南昌莲花商会共同发起《让勇士陈友年回归故土》行动,之后成都商会积极响应。

在联合发起民间募捐之际,从千里之外的乌溪支派到九旬老人,从百家姓氏的爱心人士到商界精英,众人以同心断金之势汇成力量,共同的心愿和心声就是不忘先烈,尊重历史。

由此,让勇士荣归故土成了乌溪及莲花人民的共同心愿。

2019514曰,与陈建春沟通交流了半年多的泸定桥纪念馆陈友年勇士调查组来到了坊楼村,乌溪人望穿双眼终于盼来了国家级纪念馆的调查取证。当日乌溪爆竹鸣天,族人心潮澎湃,笔录现场陈友林生动感人的陈述声泪俱下,动人的往事使亲人们泣不成声。岁月的流逝带不走对先烈的情感,岁月的流逝更带不走对亲人的记忆,现场真挚的情感深深感染着勇士调查组的成员,他们感觉到了江西调查之行责任的神圣和沉重。

关于陈友年调查的过程,泸定电视台和莲花电视台政府媒体和网络媒体纷纷报道,陈友年事件引起社会广泛轰动和关注,每日数万读者的网络媒体《陈氏在线》始终站在传播的前沿。乌溪微信群四百族人时刻关注着事件的进展,乌溪文化教育促进会陈景松付会长多次组织民间调查和档案查阅,巨大的正能量形成众志成城之势。

至此从民间发起到国家调查历时一年多,求证历程凝聚着乌溪人的共同心愿和共同关注。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陈建春将十几份事件和人物的调查报告(近十万字)在族委会会长陈兵德和陈达的陪同下送达四川甘孜川泸定桥纪念馆,在雄伟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下调查人陈建春将史料庄严地交给纪念馆,也把对先辈的敬仰和真挚的情感交给了纪念馆。至此,再次慰藉乌溪人求历史真相还先辈英名的心愿。

二零一九年7月迎勇士回归日益逼近,在陈康亭世孙陈达的发动下,石仔边新屋里陈达、陈铁生及陈友年外甥刘小虎等近几十位亲人纷纷出钱出力重新修缮整理新屋里,上至八十五岁高龄的陈友年堂兄陈友琴,下至年少的后生们每天总抽空在新屋里忙碌。他们顶着农历七月的酷署,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新屋里焕然一新,康亭公被损的手书墨迹(种德收福)也被重新扶出。鹤龄公祠主持陈其寿尊嘱按风俗于八月三十一日(农历八月初二日),为牺牲在异乡近百年的红军勇士陈友年悬幡,以传统的民间仪式表达对烈士英灵回归的期盼,与此同时胡寿南先生在莲花县图书馆设专场红色讲座,内容“寻找铁索寒”,用事实告诉未来为迎勇士回归宣传造势。

由但尽人事,莫问前程。平常心的新屋里人在陈达的带动下纷纷捐款维修祖屋,新屋里包括己出嫁女儿们都将于烈士回归日参加家族祭祀并设宴招待为迎勇士而来的四方宾客。陈友年堂兄陈友林请来方圆几十里的民乐仪仗队,乌溪各支派近千里奔赴坊楼乌溪大祠,一场隆重庄严的迎接勇士回归仪式在民间酝酿。

民族没有忘记先辈,国家没有忘记烈士。主席习近平说“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由乌溪族委会、乌溪文化教育促进会、南昌莲花商会、成都萍乡商会组成的迎接勇士回归团组成,迎勇士回归集全族人的共同努力,集热爱祖国尊敬先烈爱心者的共同努力。

0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迎勇士回归团终于在万众注目下,向着勇土牺牲的地方四川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启程,当曰在勇士陈友年出生的祖屋石仔边新屋里举行了迎勇士回归启程仪式。

习近平主席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的烈士时说:“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飞夺泸定桥22勇土目前国家仅证实确认了五位勇土,求证陈友年勇士的工作正在泸定纪念馆的全力支持下努力开展。相信事实终归会还烈士公道,乌溪人的百年情结也必将如愿,红军飞夺泸定桥陈友年勇土的英名必将世代彰显。

一个上世纪初的长征老红军并不知道今天的泸定桥英雄会如此的受国家的爱戴,他为什么在那个时候一遍遍地对人诉说?

因为他是战争的亲历者和目击者,他的伤痛来自眼睁睁失去战友兄弟的伤痛,是彻肤之痛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80多年过去了,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无名英雄,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勇土们,这就是我们陈叙和求证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的初衷。

山河已无恙,英雄可归家。

尽管事件发生在近百年前,但故乡因为有他而感动,故乡因为有他而骄傲。红军勇士陈友年为国捐躯的义举,陈康亭后人为勇士回归求证的义举,乌溪陈氏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勇士求证的义举日月可鉴!


阅读11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